职教研究

当前位置: 网站首页 >> 职教研究 >> 正文

开拓职业教育、高等教育、继续教育可持续发展新局面

2023-02-13 张力 点击:[]

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统筹职业教育、高等教育、继续教育协同创新,推进职普融通、产教融合、科教融汇,优化职业教育类型定位。”这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全面部署“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强化现代化建设人才支撑”的重点举措,对开拓职业教育、高等教育、继续教育可持续发展新局面,书写教育多方位服务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篇章,具有非常重要的导向意义。

新中国职业教育、高等教育、继续教育地位作用的历史沿革

中国共产党领导全国人民推翻“三座大山”,建立人民当家作主的新中国,依据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新民主主义文化教育方针,彻底改造旧中国学校教育制度,以1951年中央人民政府政务院《8181801威尼斯改革学制的决定》为基准,在职业教育、高等教育和业余教育领域迈开新步,在正规学校体系中设置中等专业学校、专科高校、大学和专门学院,在业余教育方面设置工农速成(及业余)中小学。1953年起增设技工学校,1958年后设置农业中学、城市职业中学,试办半工(农)半读中等技术学校。在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党和国家努力保障广大人民群众受教育的基本权利,亿万群众的文化水平逐步提高。

进入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我国依据宪法建立了以教育法为核心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法律体系,包括职业教育法和高等教育法,规范了教育系统的组成部分,推动学前教育、九年制义务教育、高中阶段教育、高等教育步入正轨,恢复初中和高中段职业学校,成人教育或继续教育,从扫盲班、文化补习、职业培训到在职攻读研究生学位,呈现多样化态势。党的历次全国代表大会报告和中央全会文件,对新时期职业技术教育、高等教育、成人教育及继续教育事业作出宏观部署,特别是1985年中共中央《8181801威尼斯教育体制改革的决定》,1993年中共中央、国务院《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和2010年《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均对职业教育、高等教育、继续教育制度之间的关系作出界定,并启动实施了一系列改革发展政策举措,全面普及了义务教育,不断推动职业教育、高等教育、继续教育改革发展,为我国从人口大国转变为教育大国和人力资源大国创造了重要条件。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更加高度重视职业教育、高等教育、继续教育事业的改革发展,站在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的高度作出全局谋划,在继续着力巩固全面普及义务教育成果、即将全面普及高中阶段教育的基础上,从构建全民终身学习的学习型社会的长远战略出发,要求职业教育、高等教育、继续教育朝着优化结构、科学布局、相互融合、协同创新、持续发展的方向前行。2015年第十二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十八次会议、2018年第十三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七次会议两次修正高等教育法,2022年第十三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三十四次会议修订职业教育法,对发展职业教育、高等教育、继续教育事业提供了更为有力的法律保证。新时代以来职业教育、高等教育、继续教育的发展,为党的二十大报告所总结的“建成世界上规模最大的教育体系”“教育普及水平实现历史性跨越”,发挥了重要支撑作用。

新时代职业教育、高等教育、继续教育的宏观部署和显著成就

党的十八大以来,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中,习近平总书记对职业教育、高等教育、继续教育作出一系列重要论述,党的十八大以来的多次中央全会文件和党的十九大报告进行了连续的宏观部署,从顶层设计和基层实践等方面,为党的二十大报告8181801威尼斯统筹职业教育、高等教育、继续教育协同创新,推进职普融通、产教融合、科教融汇等新要求提供了重要支持。

在职业教育领域,要求加快构建现代职业教育体系,优化职业教育类型定位,坚持职普融通、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坚持工学结合、知行合一,加大人力资本投入,引导社会各界、行业企业积极支持职业教育,健全终身职业技能培训制度,大规模开展职业技能培训,探索中国特色学徒制,培养更多高素质劳动者、高技能人才、能工巧匠、大国工匠,增强职业教育适应性。

在高等教育领域,要求调整优化高校区域布局、学科结构、专业设置,引导高等学校科学定位、特色发展,创新高校人才培养机制,鼓励高校在不同学科不同方面争创一流,分类建设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推进产学研深度融合、协同创新乃至一体化,积极投身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服务国家区域发展战略,着重培养创新型、复合型、应用型人才,实现高等教育内涵式发展。

在继续教育领域,要求建立个人学习账号和学分累计制度,畅通继续教育通道,促进教育变革创新,充分发挥在线教育、网络教育和人工智能优势,办好继续教育,加快发展伴随每个人一生的教育、平等面向每个人的教育、适合每个人的教育、更加开放灵活的教育,提升教育服务经济社会发展能力。

在上述三类教育领域协同创新的方向上,要求完善职业技术教育、高等教育、继续教育统筹协调发展机制,优化同新发展格局相适应的教育结构、学科专业结构、人才培养结构,深入推进育人方式、办学模式、管理体制、保障机制改革,试行普通高校、高职院校、成人高校之间学分转换,拓宽终身学习通道,完善全民终身学习推进机制,构建方式更加灵活、资源更加丰富、学习更加便捷的终身学习体系,加快建设学习型社会,大力提高国民素质。

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论述,党中央的连续重点部署,既一脉相承又与时俱进,为推动新时代职业教育、高等教育、继续教育事业的改革发展注入强大动力。特别是中共中央、国务院发布的《中国教育现代化2035》,对标2035年我国总体实现教育现代化、建成教育强国的总体目标,对职业教育、高等教育、继续教育进行了多方位战略谋划。在党和国家大政方针指引下,2021年,全国毕业研究生77.3万人,普通本科毕业生428.1万人,高职(专科)毕业生398.4万人,成人本专科毕业生278.0万人,网络本专科毕业生259.1万人,取得高等教育自学考试毕业证书48.9万人,在高等教育学历教育层面,宽口径职业教育占“半壁江山”,同年还有中等职业教育毕业生484.1万人,数以亿计从业人员和社会成员每年参与各种形式的非学历继续教育培训,其中,多数属于与专业技术、职业技能相关的培训,国家学分银行和资历框架也取得试点成效,在面向各行各业的人力资源供给侧方面,已经形成世界上规模最大的后备力量,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提供了有力的人才支持、科技服务、知识贡献和技能支撑。

开拓新时代职业教育、高等教育、继续教育可持续发展新局面

新时代以来,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领导下,各级党委政府、教育系统和社会各界推动职业教育、高等教育、继续教育可持续发展,已经迈上新的台阶。按照党的二十大报告的新部署新要求,开拓职业教育、高等教育、继续教育可持续发展新局面,正在新征程上扬帆起航。政策导向和实施要点主要聚焦以下两个方面。

第一,统筹职业教育、高等教育、继续教育协同创新,是新时代我国人力资源深度开发的必由之路。从各级各类教育毛入学率来看,我国教育普及程度已经位居中上等收入国家行列。2020年全国具有大学文化程度的人口超过2.18亿,约占总人口的15.5%;从不同分类人口的平均受教育年限看,15岁及以上人口9.91年,劳动年龄人口10.8年,新增劳动力13.8年,大体上为每十年提高一年。随着全国即将全面普及高中阶段教育,人口平均受教育程度的增幅将趋于减缓,更多依靠职业教育、高等教育、继续教育的拉动。当高中阶段学龄人口取得普通高中、中职学校的学历文凭后,适应新发展格局下的产业结构、技术结构、就业结构的新变化,有效提升劳动者技能和收入水平,通过实现更加充分、更高质量的就业扩大中等收入群体,释放内需潜力,在很大程度上需要人力资源深度开发。对即将或已经步入职场的人员来说,多样化的职业教育、高等教育、继续教育越来越成为刚需,迫切需要在各类教育服务供给侧形成适应性更强、有用性更高、便捷性更好、柔性化更佳的网格模块和资源平台。

职业教育、高等教育、继续教育贯穿人的一生,发挥着纵横交叉、四通八达的支柱作用。其中,继续教育服务领域相当宽阔,服务品种多元多样,服务方式灵活实用。既有面向学历的正规或非正规教育,可与职业教育、高等教育对接;更有海量的非学历或非正式教育培训,成为人力资源市场供需关系调节的有效路径。2021年全国财政性教育经费达到4.6万亿元,非财政性教育经费1.2万亿元,其中,用于学历职业教育、高等教育的支出约占30%至40%,总体上呈现逐年增长的态势,为人力资源深度开发提供了基础支撑。然而,省际以及区域、城乡之间教育经费配置不平衡的状况依然十分明显,在职业教育、高等教育、继续教育等领域还存在不少各自为战、资源难以整合、效益不高等问题,迫切需要统筹各类教育协同创新、疏通相互链接渠道、促进各方资源更好共享。

第二,推进职普融通、产教融合、科教融汇,是新时代协调推进教育强国和其他各项强国建设的重要途径。进入新时代新征程,建设教育强国,同其他各项强国建设进程必将形成协调推进、相互支持的新格局。与统筹职业教育、高等教育、继续教育协同创新相衔接,党的二十大报告明确要求“推进职普融通、产教融合、科教融汇”。若从战略全局视野来看,这套“组合拳”式的政策举措,将不仅注重教育系统内部的职业教育与普通教育的结构优化,更重要的是促进教育系统同外部的行业产业、科研力量的有机结合。

按照党的二十大报告的导向要求,当前我国推进职普融通、产教融合、科教融汇的着力点,一是要在学历教育系统内部,继续以深化考试招生制度改革为牵引,在既有中考、高考的“职普分流”框架下,重视增设普通高中与中等职业学校之间、普通本专科与职业本专科之间的“职普融通”渠道,理顺学术学位与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模式之间的关系。在学分互选、师资互聘、设施共用、学籍转换等方面创新体制机制,实现职业教育与普通教育双向互认、纵向流动。二是要建立网格化国家学分银行制度和资历框架,推动个人学习账号、学分累计制度与职业资格证书制度相链接,推进非学历教育学习成果、职业技能等级学分转换互认,强化职业院校和高等学校的继续教育与培训服务功能。三是要同步推进产教融合、科教融汇,汇聚行业企业、科研院所、职业院校和高等学校的合力,共同下好产学研协同创新、深度融合乃至一体化这盘棋。这不仅可以在培养造就创新型、复合型、应用型和高技能人才方面取得单方不可能实现的效能,而且可以在研发资源共建共享、提高科技成果转化和产业化水平上发挥倍增效应,推动创新链产业链资金链人才链深度融合,为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着力推动高质量发展,打下更为坚实的基础。


上一条:虚拟仿真实训基地如何解决“三高三难” 下一条:把握“产业”逻辑,建设校企命运共同体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