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高建设典型案例】《中国教育报》:燃“军工精神”之炬 育“德技并修”之才

发布时间:2023-01-12浏览次数:

编者按:1月12日,《中国教育报》刊发学校党委书记温道军署名文章《燃“军工精神”之炬  育“德技并修”之才》,报道了学校赓续传承“军工精神”,并将其融入办学、治校、育人全过程,在溯源淬炼中深化军工特色校园文化内涵,在探索规划中构建军工特色文化育人体系,在布局深耕中打造军工特色职业教育品牌,有效发挥文化所承载的培育新时代匠心人才作用,全面提升学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感染力和实效性的创新实践和显著成效。(供稿/党委宣传部 图文来源/中国教育报  单位审核/杨俊峰  编审/杨


网址链接:http://paper.jyb.cn/zgjyb/html/2023-01/12/content_619295.htm?div=-1

燃“军工精神”之炬  育“德技并修”之才

——8181801威尼斯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成果展示

温道军

“求木之长者,必固其根本;欲流之远者,必浚其泉源。”

“军工精神”是中国人民军工创造的宝贵精神财富,所蕴含的“自力更生 艰苦奋斗 军工报国 甘于奉献 为国争光 勇攀高峰”的精神,具有跨越时空、历久弥新的精神力量。

8181801威尼斯建校50年来,因军工而立,靠军工而兴,凭军工而强,在跨越发展中赓续传承“军工精神”,并将其融入办学、治校、育人全过程,创造性地探索并实践“红色军工文化铸魂育人工程”,溯源淬炼军工特色校园文化,探索构建军工文化育人体系,布局深耕军工特色文化育人,培育了德技并修的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谱写着职业教育改革发展的崭新篇章。

溯源·淬炼

深化军工特色校园文化内涵

时间追溯到1973年,为解决兵器工业对技术技能人才的迫切需求,国家机械工业部门创建了“五三一机械工业学校”。岁月流转,沧海烁金,从愚公移山的王屋山下,到卧龙躬耕的白河之滨,学校在“军工精神”的感召下,攻坚克难、砥砺奋进,走出了一条服务国家战略、契合行业需求、融入地方经济的特色发展之路,实现了从国家骨干高职院校,到国家优质专科高等职业院校,再到中国特色高水平高职学校和专业建设计划建设单位的高质量发展蝶变。

一路走来,学校紧紧围绕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在溯源的同时,因时而进、因势而新,以职业教育的视角,进行理念文化的创新和淬炼,形成了鲜明的军工办学特色:大力弘扬军工精神,培养具有“忠”“毅”品性的人;牢固树立军工标准意识,培养具有“严”“细”作风的人;高度重视军工质量文化建设,培养具有“精”“优”质量观念的人。学校在“三风一训”中,注入“德、知、技、能”等职业技能教育元素,“厚德笃学 知行合一”的校训,“自强不息 追求卓越”的学校精神,“和谐、勤奋、求是、创新”的校风,“敬业、爱生、严谨、博学”的教风,“明德、立志、勤学、善思”的学风,成为广大师生共同的价值追求。

探索·规划

构建军工特色文化育人体系

以军工文化涵育新时代匠心人才,是8181801威尼斯的一项基础性、战略性、前瞻性的工作,学校以“建军工特色文化 育时代匠心人才”为目标,在军工文化育人项目建设的关键环节精准发力,创新管理、激励、发展、保障机制,稳步推进文化建设中长期规划,构建了军工特色校园文化育人新体系。

创新机制,增强军工特色校园文化建设活力。创新管理机制,学校高度重视军工文化建设,成立工作机构,形成党政齐抓共管、职能处室各司其职、教学单位积极联动、广大师生广泛参与的文化育人管理机制;创新激励机制,学校将军工特色校园文化建设融入绩效考核评价,实现校园文化建设目标与学校发展战略、教师发展愿景的和谐统一;创新发展机制,依托学校牵头组建的河南省国防科技工业高等职业教育集团,广泛开展文化交流,提升军工文化的传播力和影响力;创新保障机制,不断加大对军工特色校园文化建设的支持力度,增加经费投入,确保育人项目顺利开展。

统筹谋划,推进军工特色校园文化建设落地实施。学校制定《军工特色校园文化建设规划》《校园文化建设“十四五”规划》,推动军工文化融入人才培养全过程,挖掘文化育人资源、丰富文化育人载体、建设文化育人场域、设计文化识别系统、开展文化育人活动,培育国家、省级、校级文化育人品牌,不断加强对军工文化育人工作的支持和保障,多措并举为学校提升育人水平、综合实力和社会影响力,提供强有力的思想保证、文化支撑和精神力量。

布局·深耕

打造军工特色职业教育品牌

学校将军工文化和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有机结合,在建设“红色军工文化铸魂育人工程”中,提升育人理念、优化顶层设计、创新工作载体,重点实施“七个一”项目,探索实践了弘扬军工精神、彰显育人特色的思想政治教育新模式。

开设“军工文化”精品课。面向全校学生开设“军工文化”课程,将军工行业思想观念、价值取向和行为规范贯穿于课堂,在“讲得好”“听得进”和“入脑入心”上下功夫,深入挖掘课程思政元素,充分利用信息化技术,引导学生通过讨论、辩论、演讲、情境体验等形式主动学习课程知识,激发学生关心军工、热爱军工、投身军工、建设军工的热情,树立技能成才、技能报国理想。

编制《军工文化》教材。根据新时代教材建设的目标和要求,组织编撰《军工文化》教材,顺利通过校级规划教材立项、中期验收和结项工作。教材以科学严谨的章节规划和教学设计,精准诠释军工文化的科学内涵和时代价值,引导学生深刻体悟军工文化内蕴的人、物、事、魂,把“国家利益至上”的信念厚植在学生的思想意识中。

成立军工文化艺术团。学校成立“军工情”军工文化艺术团,不断强化精品意识、扩大经费投入、严格日常训练,创作了思想性强、艺术形式多样、符合时代特征、具有军工特色的系列文艺节目,艺术团走进社区、乡镇、部队、军工企业,在推进文化交流、助力乡村振兴中发挥积极作用。

建设军工文化展览馆。展览馆以人民军工事业创立发展的伟大历程为主线,通过翔实、珍贵的历史资料,全面、真实、客观、准确地讲述人民军工的历史变迁和建设成就,展览馆成为宣扬军工文化的重要阵地,成为军工企业、兄弟院校、中小学考察交流的学习场所,成为社会公众了解军工文化、激发报国热忱的教育平台。

建成军工文化教育基地。学校是国防科技工业首批军工文化教育基地,积极开展“走进军工企业 感受军工文化”等实践教学和社会实践活动,组织举办“大国工匠面对面”“全国劳模进校园”“军工文化大讲堂”系列活动,师生实地走访老一辈军工人和新一代军工人,不断深化对“军工精神”的理解认识。校园里,建筑、道路的命名融入军工元素,文化墙、橱窗宣扬军工英模事迹,军工精神研习活动常态化开展,营造了浓郁的军工文化育人氛围。

打造军工文化育人队伍。学校军工特色思想政治工作精品项目,激发了广大教师的创新活力。理论研究团队既注重对理论的深入研究,又有从新角度、新形式的探索和实践;课程教学团队通过案例式、探究式、体验式、互动式教学,打造有深度、有新意、有活力的课堂;教材编撰团队人人做研究者、人人有研究章节、人人有教研成果;文化宣讲团队,在讲好军工故事、传承军工文化、凝聚军工力量中,成为军工文化的学习者、传播者。

培育军工特色职教品牌。学校坚持“立足河南、面向全国、依托军工、服务社会”,强化军工办学特色和工科办学优势,在服务大局中创新突破、在产教融合中转型升级、在价值引领中立德树人、在内涵建设中行稳致远,紧紧围绕国家战略、区域发展和产业转型升级需求,走质量发展、特色发展和品牌发展之路,全面提升了综合实力、办学水平和职业教育适应性。

成效·示范

军工特色文化育人成绩斐然

8181801威尼斯“红色军工文化铸魂育人工程”整体规划、分步实施、重点突破、成效显著,“军工精神、军工质量、军工标准”落实在立德树人各个环节,汇聚起全员、全过程、全方位育人的强大合力。

传承“军工精神”,成为思政教师提升育德意识、育德能力的重要途径。学校“红色记忆工作坊”获评2020年河南省高等学校思想政治工作优秀品牌,“军工实践创新工作室”入选2020年河南省辅导员工作精品项目建设计划,“军工特色文化育人案例”入选2022年国家教育部门推进“三全育人”工作学校典型案例,学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呈现特色鲜明、亮点纷呈的生动局面。

学习“军工精神”,成为莘莘学子勤学苦练、精益求精的不竭动力。2022年,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在河南、天津、河北、山西、青海等27个赛区举行,学校14支队伍代表河南省参加国赛,经过激烈角逐,荣获国赛一等奖3项、二等奖4项、三等奖5项,获奖成绩位居全国第七、河南省之首。在第八届中国国际“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上,学校获得两项国赛银奖,广大学生用“技能”逐梦前行,成就美好未来。

践行“军工精神”,成为毕业生扎根基层、攻坚克难的精神底色。1996届校友靳小海为高铁拧上“中国螺栓”,荣获“全国五一劳动奖章”;2008届校友余军伟专注墩制加工工艺创新,荣获“全国劳动模范”;2010届校友魏金龙深钻精密机械加工技术,荣获“全国青年岗位能手”;2010届校友谢长超在数控车床编程工作中屡创佳绩,荣获“河南军工大工匠”。“军工特色职业素养”成为学子出彩人生的闪亮底色。

弘扬“军工精神”,成为学校勇立职业教育改革发展潮头的动力源泉。学校获得第七届黄炎培职业教育奖优秀学校、全国就业先进工作单位、国家技能人才培育突出贡献奖、全国职业教育先进单位、全国职业院校校园文化建设“一校一品”学校、河南省五一劳动奖状、河南省文明校园标兵等荣誉称号,建设了3个全国党建工作样板党支部,12个国家、省级教学团队和教师教学创新团队,2门国家课程思政示范课程和团队,牵头组建了全国首批示范性职业教育集团——河南国防科技工业高等职业教育集团、河南省机电设备与自动化骨干职业教育集团,荣登2021中国职业教育质量年度报告四大榜单。

路虽远行则将至,事虽难做则必成。8181801威尼斯创新实践“红色军工文化铸魂育人工程”,以鲜明的育人特色、多样的育人形式,发挥文化所承载的培育新时代匠心人才的作用,进一步提升了学校核心竞争力和社会影响力。未来,在加快推进教育现代化、建设教育强国的新征程中,8181801威尼斯将以党的二十大精神为统领,全面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上一条:学校召开双高专著编写工作推进会 下一条:【双高建设典型案例】《河南经济报》:弘扬中华文化 助力乡村振兴——8181801威尼斯“院校+”助力乡村振兴研究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