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校首页  |  联系我们 

学习园地

学习园地

当前位置: 网站首页>>学习园地>>正文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蕴含的人民观

发布时间:2023-09-02 作者:颜晓峰,天津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院长、天津市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研究中心研究员 点击:[]



人民观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重要理论主张和重要组成部分。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指出:“人民性是马克思主义的本质属性,党的理论是来自人民、为了人民、造福人民的理论,人民的创造性实践是理论创新的不竭源泉。”深入学习领会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蕴含的人民观,是新时代坚持以人民为中心重大实践的基础和前提。



一、坚持唯物史观、坚守初心使命的思想结晶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蕴含的人民观,具有深厚的理论根源、坚定的政治准则、鲜明的时代内涵,是唯物史观在新时代的运用和发展,是坚持党的性质宗旨、坚守党的初心使命的生动体现,是新时代满足人民美好生活需要的价值理念。

坚持人民创造历史的唯物史观。历史唯物主义从生产力是社会发展的决定性力量,劳动者是生产力的主体出发,确立了人民是历史的创造者,是历史发展真正动力的基本原理,形成了马克思主义的人民观。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在新时代对马克思主义的坚持和发展,包括对马克思主义人民观的坚持和发展。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首先要进一步回答和解决好为了谁、依靠谁、发展成果由谁享有的根本问题。人民观明确的是根本立场、根本价值、根本观念,关系党的性质宗旨、国家的方向道路、民族的前途命运。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蕴含的人民观,坚持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原理,坚持人民至上的根本立场,在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中丰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人民观。
坚守党的初心使命的内在要求。党的性质决定了我们党自成立之日起,就把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确立为自己的初心使命,在长期实践中确立和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和党的群众路线,始终保持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党成立一百多年来,为人民打江山、为人民守江山,始终不渝坚守党的性质宗旨、初心使命。新时代党要经受“四大考验”、克服“四种危险”,要解决大党独有难题,建设长期执政的马克思主义政党,跳出治乱兴衰的历史周期率,归根到底,必须始终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坚持人民至上。人民观是管根本的,只有牢固树立唯物史观,践行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蕴含的人民观,才能在任何时候任何情况下,坚持党的性质宗旨不动摇,坚守党的初心使命不改变。

解决社会主要矛盾的价值引领。进入新时代,习近平总书记深刻把握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状况和人民对幸福生活追求的愿望,作出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这一重大判断。新时代社会主要矛盾的提出,实践基础是变化了的中国社会,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蕴含的人民观则起着价值引领的作用。新时代社会主要矛盾的内涵,体现了人民对美好生活日益广泛、不断提高的需要,特别是对民主、法治、公平、正义、安全、环境等方面的需要,反映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蕴含的人民观的价值准则,由此对党和国家工作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既要大力解决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又要不断满足人民的美好生活需要。



二、坚持人民至上、执政为民的原则标准

马克思、恩格斯在《共产党宣言》中指出:“过去的一切运动都是少数人的,或者为少数人谋利益的运动。无产阶级的运动是绝大多数人的,为绝大多数人谋利益的独立的运动。”在中国革命、建设、改革各个历史时期,我们党始终依靠人民不断取得新的胜利。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蕴含的人民观,内涵丰富、思想深刻,由一系列紧密联系的重要观点和论断构成。

人民创造历史、是真正的英雄的人民主体观。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如何认识人民群众在历史上的作用,是社会历史观的重大问题。同历史唯心主义英雄史观相对立,历史唯物主义群众史观第一次彻底解决了这个重大问题,提出人民是历史的创造者。”人民是历史发展和社会进步的主体力量,是真正的英雄,必须紧紧依靠人民创造历史伟业。党的根基在人民、血脉在人民、力量在人民,人民是党执政兴国的最大底气。党的一切执政活动,国家的一切治理活动,都要尊重人民主体地位,尊重人民首创精神,拜人民为师,把政治智慧的增长、治国理政本领的增强深深扎根于人民的创造性实践之中。历史充分证明,坚持人民主体地位,充分调动人民积极性,始终是我们党立于不败之地的强大根基。
江山就是人民、人民就是江山的人民江山观。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江山就是人民,人民就是江山。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打江山、守江山,守的是人民的心。”“老百姓是天,老百姓是地。忘记了人民,脱离了人民,我们就会成为无源之水、无本之木,就会一事无成。”中国共产党自成立以来,始终坚持一切为了人民、一切依靠人民,永远保持对人民的赤子之心,永远同人民站在一起,始终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没有任何自己特殊的利益,从来不代表任何利益集团、任何权势团体、任何特权阶层的利益。人心向背关系党的生死存亡,赢得人民信任,得到人民支持,党就能够克服任何困难,就能够无往而不胜。丢掉党的初心和使命,党就会改变性质、改变颜色,就会失去人民、失去未来,甚至走向失败。
坚持人民至上、以人民为中心的人民立场观。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为什么人的问题,是检验一个政党、一个政权性质的试金石。”“人民立场是中国共产党的根本政治立场,是马克思主义政党区别于其他政党的显著标志。”遵循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观点,我们党提出了群众路线,一切为了群众、一切依靠群众,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并将其作为党的生命线和根本工作路线贯彻到治国理政全部活动之中。站稳人民立场,必须始终把人民利益摆在至高无上的地位,充分尊重人民所表达的意愿、所创造的经验、所拥有的权利、所发挥的作用,“以百姓心为心”,倾听人民心声,汲取人民智慧;必须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始终相信人民,紧紧依靠人民,想人民之所想,行人民之所嘱,充分调动广大人民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始终赢得人民群众的衷心拥护和坚定支持,凝聚起奋进新征程、建功新时代的磅礴之力。
满足人民对美好生活向往、推动共同富裕的人民幸福观。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始终同人民在一起,为人民利益而奋斗,是马克思主义政党同其他政党的根本区别。让人民过上好日子,是我们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推动我国迈上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就是要通过发展社会生产力,不断提高人民物质文化生活水平,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努力为人民创造更美好、更幸福的生活。新征程上,要始终把满足人民对美好生活的新期待作为发展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更好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把促进全体人民共同富裕作为为人民谋幸福的着力点。
始终保持同人民的血肉联系,始终同人民同呼吸、共命运、心连心的人民情怀观。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我们党来自于人民,党的根基和血脉在人民。为人民而生,因人民而兴,始终同人民在一起,为人民利益而奋斗,是我们党立党兴党强党的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习近平总书记是从人民中走出来的、对人民怀有深厚感情和强烈责任感的人民领袖,无论是在基层、地方工作,还是在中央工作,都始终心系百姓、情系人民。“我是人民的勤务员。”“我将无我,不负人民。”这些朴素的话语体现了习近平总书记深厚的人民情怀和强烈的使命担当。民心是最大的政治。党的最大政治优势是密切联系群众,党执政后的最大危险是脱离群众。我们党要做到长期执政,就必须永远保持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始终同人民群众想在一起、干在一起、风雨同舟、同甘共苦。要以真挚的人民情怀滋养初心,与群众有福同享、有难同当,有盐同咸、无盐同淡,常怀忧民、爱民、惠民之心,与人民休戚与共、生死相依。

人民是阅卷人,顺应民心、尊重民意的人民标准观。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时代是出卷人,我们是答卷人,人民是阅卷人。”“我们党的执政水平和执政成效都不是由自己说了算,必须而且只能由人民来评判。”党的一切工作,必须以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为最高标准,人民是我们党的工作的最高裁决者和最终评判者。检验我们一切工作的成效,最终都要看人民是否真正得到了实惠,人民生活是否真正得到了改善,人民权益是否真正得到了保障。改革发展搞得成功不成功,最终的判断标准是人民是不是共同享受到了改革发展成果。要把人民拥护不拥护、赞成不赞成、高兴不高兴、答应不答应作为衡量一切工作得失的根本标准。



三、推进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伟业的根本遵循

党的二十大确定了新时代新征程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党的中心任务。中国式现代化是以人民为中心的现代化,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蕴含的人民观,为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建设提供了根本准则、指明了正确方向。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关键在党。只有勇于进行党的自我革命,把党建设成为始终走在时代前列、人民衷心拥护、勇于自我革命、经得起各种风浪考验、朝气蓬勃的马克思主义执政党,才能锻造出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坚强领导核心。坚持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蕴含的人民观,对于解决大党独有难题也具有重要指导意义。
站稳人民立场,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人民立场是党始终坚持的根本立场,为人民谋利益是党勇毅前行、不懈奋斗的根本动力。党的百年奋斗历程是为人民奋斗的历程,党向人民交上了一份优异答卷。迈上新的赶考之路,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进军,党仍然要继续向人民交上一份新的优异答卷。中国式现代化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社会主义现代化,这是中国式现代化的根本性质,由此决定了必须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这一重大原则。中国式现代化是人口规模巨大的现代化,是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现代化。只有在以人民为中心的社会主义制度下,才有可能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蕴含的人民观,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现代化,从根本上提供了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立场观点方法。
接受人民监督,勇于推进党的自我革命。怎样跳出治乱兴衰的历史周期率,毛泽东同志给出了第一个答案,即人民监督。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给出了第二个答案,即自我革命。勇于自我革命是中国共产党区别于其他政党的显著标志。习近平总书记提出自我革命的第二个答案,是出于对党的前途命运的高度责任感使命感,出于坚持人民至上的人民观。坚持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就必须以刀刃向内的自我革命精神坚决同一切损害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的因素作斗争,“得罪千百人、不负十四亿”,进行反腐败这一最彻底的自我革命;就必须持续纠治“四风”,把纠治形式主义、官僚主义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让人民群众切实感受到解决问题的实际成效;必须贯彻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顺应群众所思所想所忧所盼,解决群众反映强烈的突出问题,以全面从严治党实效筑牢党的执政根基。
坚持人民至上,推动党的创新理论落地生根。习近平总书记深刻指出:“人民作为历史的创造者,不仅是物质财富的创造者,也是精神财富的创造者。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成果,都是党和人民实践经验和集体智慧的结晶。”“六个必须坚持”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世界观和方法论的重要体现。坚持人民至上置于“六个必须坚持”之首,起着统领作用。坚持自信自立,底气来自于党的百年奋斗成功道路是党领导人民独立自主探索开辟出来的,始终坚持把中国发展进步的命运牢牢掌握在自己手中。坚持守正创新,要求以科学的态度对待科学、以真理的精神追求真理,而科学和真理的标准是实践、是人民。坚持问题导向,问题是时代的声音,是人民的呼声,增强问题意识包括聚焦人民群众急难愁盼问题。坚持系统观念,要把握改革发展稳定、内政外交国防、治党治国治军的系统关系,紧紧围绕以人民为中心整体性推进党和国家各项事业。坚持胸怀天下,就是把为人民谋幸福、为民族谋复兴和为人类谋进步、为世界谋大同统一起来,为解决人类面临的共同问题作出贡献。新征程上,继续推进党的理论创新必须走好群众路线,注重从人民的创造性实践中总结新鲜经验,上升为理性认识,提炼出新的理论成果,着力让党的创新理论深入亿万人民心中,成为接地气、聚民智、顺民意、得民心的理论。

上一条:深刻把握大党独有难题的哲学意蕴 下一条:从科学体系上学深悟透新时代党的创新理论

关闭

8181801威尼斯马克思主义学院


版权所有©8181801威尼斯    光武路校区地址:河南省南阳市工农路291号   孔明路校区地址:河南省南阳市杜诗路166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