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校首页  |  联系我们 

典型经验

典型经验

当前位置: 网站首页>>学习园地>>典型经验>>正文

同济大学:做细做实做活学生社区思政工作

发布时间:2021-02-27 作者: 点击:[]



掌握学生思想脉搏,精准把握学生所思所想,是社区思政工作的关键。面对学生社区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的新要求,在上海市“同场域、同频率、同成长”的“新三同”工作理念和方法的指导下,同济大学紧抓学生社区这一育人阵地,积极探索将思政工作队伍压实到学生社区一线的有效做法,着力构建全方位、立体式、浸润式的“个体环绕”思政工作微体系。

一、推行“三个融入”,织密社区思政“一张网”。

1.“思政工作融入学生生活”。构建片区、楼宇、楼层、宿舍和学生全覆盖的网格化工作体系,打造“学院—系所—班级”纵向管理与“学院—社区—宿舍”横向服务相互作用的运转机制,网格内形成社区辅导员的设岗定责模式。定点划定责任范围,每个社区配备2名社区辅导员,建立全楼学生基本信息手册,掌握所在社区内每一名学生的信息数据。定时在岗值班,每周工作日22:00—23:00在辅导员工作站值班,接待来访学生、听取学生意见和建议,帮助学生解决心理、生活、就业等方面的问题或困难。定期走访宿舍,每月走访不少于4间学生宿舍,并做好走访记录,定期上报走访情况。

2.“价值引领融入专业教育”。建设“驻楼导师工作站”,坚持“责任到楼、片区协作、导师轮转、学科交叉”的工作原则,引入知名教授、知名学者深入学生社区,每位导师每学期驻楼一周,通过开展社区讲堂、学术沙龙、成长问诊、师生对话等活动,加强学生对专业知识、学科前沿、学科发展走向等的了解和掌握,将最优质的的专业教育资源引至学生身边。打造社区“学业指导社区辅导站”,充分发挥社区辅导员的学科优势,在社区内开展高等数学、结构力学、计算机、外语等基础课程的学业帮扶;充分发挥学长学姐优势,帮助学生认识和掌握大学学习规律、方法和技巧,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学习观念,做好学生选课指导、考前注意等学习指导和服务。开设“社区微沙龙”,组织学术研究团队进行学术方法探讨、学科前沿知识交流和课题研究。

3.“育人资源融入成长需求”。盘活资源,着眼于学生在学习、生活、工作、实践中遇到的各种实际问题,专门打造涵盖学业专业咨询、身心健康指导、实践素质拓展、就业指导引导、困难帮扶补助等全方位学生发展支持体系。送教上门,在辅导员工作站定期开展面对面活动,从思想教育、职业发展、人生引领、专业解析、学术前沿等主题提供帮扶。设立“半小时工作法”,依托学生党员和学生干部群体,及时收集学生在学习、生活等方面的问题,安排专人进行汇总并及时处理反馈,针对学生提出的问题和需求,半小时内给出问题有效解决路径。

二、倡导“三个贴近”,下好社区思政“一盘棋”。

1.“贴身守护”。社区辅导员与学生“面对面”,在有效引领上下功夫,营造零距离环绕学生的全景式育人时空。“一亮身份”,社区辅导员在社区内挂牌亮相,公开姓名、寝室和工作职责,在工作时间内统一佩戴党员徽章,签订亮身份承诺书;社区辅导员宿舍统一挂牌,工作时间内必须在岗值班,工作时间内必须接待来访学生。“二张卡片”,精心设计制作社区辅导员联系卡、问题反馈卡,每学年开学初,社区辅导员向全体学生发放联系卡;在社区公共区域醒目位置处,设置问题反馈箱,定期处理学生学习和日常生活中的各类问题。“三个工作群”,每个社区必须建立学生交流群、寝室长群、学生党员群,畅通学生沟通交流渠道。

2.“贴心交流”。社区辅导员与学生“心连心”,将解决学生的实际问题与解决思想问题相结合。设立学生思想动态滚动调研机制。由社区辅导员牵头,学生党员或学生干部配合,通过定期走访宿舍、组织座谈会、留言板等形式,定期掌握学生在社区内的思想、学习、生活情况。设立社区辅导员周谈话制,每周在辅导员社区工作站接待学生来访,与每一位来访学生促膝谈心,既面对学生学习、生活方面的要求与建议,也面对他们思想的困惑和疑问,在热点、难点、焦点问题的交流讨论中,加强对学生的思想引导和价值引领。设立线上社区工作平台,结合时事热点和学生的关切,使网络社交媒体平台成为凝聚青年、答疑解惑、传递正能量、交流学习的在线“家园”。利用重大节庆、纪念日的思想性和教育性,利用身边人身边事的思想共鸣性,营造情感相通、思想相融、师生交心的“心连心”格局。

3.“贴谱教育”。社区辅导员与学生“肩并肩”,让思政教育时时、处处贯穿于学生成长的全过程。社区辅导员聚合党员寝室力量,以点带面发挥学生党员在学生社区的示范引领作用。开设“学生社区微党课”,丰富政治理论学习内容,鼓励党支部将“三会一课”向学生社区延伸,定期开展党章学习、组织生活等活动。形成社区辅导员定期走访巡查机制,由社区辅导员、楼长、学生党员组成巡查小组,对于落后寝室划定责任区,带动敦促进行改善。加强学生行为规范教育,引导学生“走出宿舍、走下网络、走向操场”,强化学生健康生活理念教育。选树文明寝室典范,形成辐射效应,每年面向全校评选“十佳示范寝室”以及“十佳最美寝室长”,通过个人申请、院系及社区推荐、申报寝室答辩等形式产生,在先锋示范作用、优良校风学风建设、寝室文化氛围营造等方面选树学习典型。

三、注重“三个协调”,绘制社区思政“一张图”。

1.“协调空间在一线融合”。为满足学生成长过程中呈现的多元需求,解决学生在日常学习和生活中出现的各类实际问题,将学生社区空间功能延展为“9+1”项功能。“9”即党团活动室、传统文化工作室、自习室、爱心屋、健身房、宣泄室、洗衣房、浴室、自助厨房,围绕学生的学习生活成长需要,在社区全方位配齐完善宿舍软硬件设施,实现丰富多样的社区功能。“1”即驻楼导师工作站。

2.“协调队伍在一线汇合”。明确学生社区不同群体的工作职责和行为规范,优化相关办事流程,加强业务培训,不断提高社区思政工作效度。社区辅导员负责统筹管理、处理突发事件、学生成长咨询、定期走访解决实际困难等工作,驻楼导师则更侧重于学科专业指导、人生规划引导等工作,社区管理人员主要负责安全及卫生工作。完善社区思政工作的培训、支持、考核与评价机制,加大对社区辅导员开展工作的支持力度,划拨专门资金用于学生社区思政教育活动开展。建立一套结合量化指标与主观评价为一体的考核与评价机制,推动学生社区各条线工作力量的分工协同。

3.“协调资源在一线聚合”。在社区辅导员工作体系的基础上,设立“一站式”学生社区服务站点,精准对接学生实际需求,提供勤工助学、学业发展、学生资助等日常事务办理与咨询服务。构建完善社区-楼宇-宿舍三级管理服务体系,发挥学生自主管理委员会等学生自组织的作用,实现学生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服务、自我成长。开发“互联网+”社区管理服务系统,建设“智慧社区”,实现社区动态管理、服务资源保障的信息化,提升精准化管理服务水平。

社区辅导员作为高校思政工作下沉至学生社区的先行者和先遣队,在学生社区这一学生成长发展的最近场域,寻找思政工作与学生生活场域的契合点,将思政工作以更贴近学生、更贴近实际的形式融于学生日常生活,将富有生命力的、充满生机的生活实际转化为教育资源,将教育内容渗透于学生生活的各个方面,在学生生活空间构建师生成长共同体,探索形成“三全育人”的最佳实践场域。

上一条:四川师范大学举行第十三届女生节开幕式暨“春蕾绽放”四川省女大学生创业微计划创业创新培训班启动仪式 下一条:上海财经大学:聚焦经典悦读立心,创新形式以文育人

关闭

8181801威尼斯马克思主义学院


版权所有©8181801威尼斯    光武路校区地址:河南省南阳市工农路291号   孔明路校区地址:河南省南阳市杜诗路166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