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近年来,学校紧紧围绕服务军民融合发展战略,对接国防科技工业转型升级和技术变革趋势,不断深化产教融合、科教融汇,推进与政府部门、行业、院校、企业和科研机构多元协同育人,受到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和赞誉。6月11日,《中国教育报》以“‘政行校企研’协同育人 服务国防科技工业”为题,对学校为国防科技工业和区域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提供的人才支撑和技术支持,进行了深入宣传报道。
“政行校企研”协同育人 服务国防科技工业
温道军
作为以服务国防科技工业为特色的高职院校,8181801威尼斯紧紧围绕落实军民融合发展战略,紧密对接国防科技工业转型升级和技术变革趋势,积极推进与政府部门、行业、院校、企业和科研机构多元协同育人,不断深化产教融合、推进科教融汇,为国防科技工业和区域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提供了有力的人才支撑和技术支持。
汇聚资源要素,打造服务军工高端装备制造的立体化共享平台。学校对接军工行业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需求,协同“政行校企研”多元办学主体,牵头成立的河南国防科技工业高等职业教育集团被评为首批国家示范性职业教育集团(联盟)培育单位,组建河南省骨干职教集团——河南省机电设备与自动化骨干职业教育集团、南阳职业教育联盟,共建产业学院和省级工程中心,搭建了以“职教集团、产教联盟、工程中心、产业学院”为主体“合作共赢、利益共享”的不同形态、不同类型的产科教融合平台组织,建设了集“人才培养、科技攻关、技术服务”功能于一体的产科教融合平台,构建了行业、企业、专业、就业、创业“五业”联动的平台运行机制,促进教育链、人才链与产业链、创新链有效衔接,助力国防科技工业“教育、科技、人才”一体化发展。
深化产教融合,打造服务军工高端装备制造的高水平职教高地。面向数字化设计与制造、智能制造工艺编制等核心岗位,依据“专业基础相通、技术领域相近、职业岗位相关、教学资源共享”的逻辑组建专业群,构建“基础模块、专业方向模块、拓展能力模块、岗位实践模块”的模块化课程体系,将新材料、新设备、新工艺、新技术融入教学标准和教学内容,实现“专业建设与产业布局对接、课程内容与职业标准对接、教学过程与生产过程对接”,构建互融共生的校企命运共同体。机电一体化技术专业群入选中国特色高水平专业建设计划,6个专业被确定为创新发展行动计划骨干专业。学校与102家军工企事业单位深入合作,共建8个产业学院。机电一体化技术专业教学团队被评为国家职业教育教师教学创新团队立项建设单位,团队教师主持国家精品在线开放课程4门、国家课程思政示范课3门,有3项教学成果获得国家教学成果二等奖。
推进科教融汇,打造服务军工高端装备制造的行业企业技术研发高地。学校先后与中国航天科技国际交流中心共建“航天军民融合校企合作示范基地”和“航天高技能人才培养基地”。发起成立中国军民融合协同创新联盟,牵头成立联盟教育基地。联合中国兵器工业集团豫西工业集团有限公司等军工企业,打造区域军工装备技术协同创新基地,加强智能制造、智能控制应用技术协同创新中心建设,服务多品种、小批量、高精尖高新武器关键零部件研制。联合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公司等30多家行业领先企业,协同10多所全国优质高职院校组建全国空间信息技术应用产教融合联盟,联合开展科技攻关。建有8个省级工程中心,与中国兵器工业集团豫西工业集团有限公司等联合研发生产武器装备任务,推动“产、学、研、创”协同发展。近年来,学校与138家企业签订了产学研合作协议,承接技术服务和军民融合项目125项,为企业提供技术咨询服务300多项。
加强协同育人,打造服务军工高端装备制造的技术技能人才培养高地。通过将科技创新要素、数字技术有机融入人才培养全过程,推进“产业学院—职场学堂—虚拟课堂—企业车间”的“四阶三段工学交替”和“岗课赛证”融通人才培养模式改革以及“课堂工场化和工场课堂化”教学改革,校企联合组建现代学徒制班、订单班70余个,聘请企业师傅320余名,联合研制人才培养方案310余份,联合共建国家质量工程项目50余项等,构建了完善的校企协同育人体系,有效提高了人才培养质量。学生参加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等获奖共计40多项。通过“军工文化进校园、军工精神进课堂、军工标准进实训”,将军工元素融入课堂教学和人才培养全过程,培养具有“忠”“毅”品性、“严”“细”作风、“精”“优”质量观念的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30%以上的毕业生到军工行业就业。
注重转化应用,打造基于军工高端装备制造的军民融合发展高地。学校建有高分辨率对地观测系统河南数据与应用中心南阳分中心和北斗(河南)信息综合服务平台南阳分中心,为当地城乡规划、国土保护等领域提供及时精确的决策支持和信息服务。深化与南阳市方城县校地合作,投资32亿元规划建设占地1100余亩的方城校区,打造融合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等功能于一体的新型人才培养实体,以职教帮扶赋能县域发展、助力乡村振兴。依托河南省军工协同创新中心等平台,打造了80多个模块、40多门核心培训一体化课程,建设了15000多条教学资源,累计培训10246人次,培训到账每年达1000多万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