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资讯

南阳日报:河南工院五十载踔厉奋发,培育技能人才十余万,有力支撑副中心城市建设——军工报国育工匠

发布时间:2023-11-15  点击:[]

编者按:军工薪火传五秩,匠心筑梦育英才,在学校即将迎来50周年华诞之际,11月14日,南阳日报以《军工报国育工匠》为题,深入报道了学校传承军工薪火的办学历程、服务区域发展的积极作为、产教融合育人的生动实践,全面展现了学校五十载踔厉奋发,为培养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接续奋斗,为南阳高水平建强省域副中心城市增“智”添“才”的显著成效。(供稿/党委宣传部 撰稿/杨纪争 单位审核/赵国峰 编审/杨爽)

网址链接:https://app.nybyjt.com/mobile/view/news/529832

河南工院五十载踔厉奋发,培育技能人才十余万,有力支撑副中心城市建设——军工报国育工匠

王仁伟

军工薪火传五秩,匠心筑梦育英才。2023年11月16日,8181801威尼斯(下称“河南工院”)将迎来建校五十周年华诞。

五十年来,河南工院始终坚守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初心使命,注重工匠培育,坚持德技并修、工学结合培养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努力朝着“中国特色高水平高职学校”奋斗目标奋勇前行。

“中国特色高水平高职学校和专业建设计划”建设单位

五十年来,河南工院始终坚持军工办学特色,军工精神薪火相传,着重培养学生“忠”“毅”品性、“严”“细”作风、“精”“优”质量观念,学校因军工而立、靠军工而兴、凭军工而强。

五十芳华正青春。当前,河南工院正秉承军工办学特色,勇立改革发展潮头,在南阳高水平建强省域副中心城市大潮中继续砥砺奋进,谱写新的篇章。

从“大有可为”到“大有作为”,河南工院何以做到军工精神薪火相传?

回眸历史——

五十年前的今天,为了满足兵器工业对技术技能人才的需求,原国家第五机械工业部在济源创办“五三一机械工业学校”。1978年,更名为中原机械工业学校。1979年,学校迁至军工企业相对集中的南阳。2001年,经河南省政府批准,升格为高等职业院校,更名为8181801威尼斯。至此,学校全面开启高水平、现代化职业教育新征程。

国家骨干高等职业院校

展望今朝——

从王屋山下简陋的校舍,到白河之滨的千亩现代化校园;从全国重点中专,到国家骨干校、国家优质校、国家“双高校”;从建校之初的百余名学生,到如今的2万余名学生……河南工院党委书记温道军说:“五十年来,一代代工院人秉承‘军工报国’之志,培育了十余万技术技能人才,为中国特色先进国防科技工业体系建设和地方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了技能人才支撑。”

学校先后获得全国就业先进工作单位、国家技能人才培育突出贡献奖、全国职业技术教育先进单位、全国职业院校校园文化建设“一校一品”学校、第七届黄炎培职业教育奖优秀学校奖等荣誉称号,荣登2021、2022中国职业教育质量年度报告四大榜单。

立足南阳,如何服务高质量发展?

河南工院校长王伟表示,长期以来,学校以促进高质量就业为导向,立足服务区域经济社会发展,遵循“区域统筹、政策引导、因地制宜、合理配置”的原则,围绕南阳市“5+N”千百亿产业集群培育计划和21个重点产业链,搭建多元参与协同创新平台,形成了“校地协同创新、校地一体发展、校地共建共赢”三大模式,为南阳培育更多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能工巧匠、大国工匠。

学校神舟广场

服务地方区域发展。今年5月21日,围绕南阳建设省域副中心城市需求,河南工院深度参与市域产教联合体创建,牵头成立南阳职教联盟。这是河南工院继牵头组建河南国防科技工业高等职业教育集团和河南省国防科技工业产教融合共同体之后的又一典范之作。

深入企业科技指导。学校建立高分遥感分中心和北斗导航分中心,为我市城乡规划、国土资源、环境保护等领域提供精确的信息服务,以信息技术服务乡村振兴,“基于3S技术的南水北调水质监测”项目获得河南省国防科技进步奖一等奖。积极加入地方智库和行业智囊,支持学校高层次人才团队开展协同攻关、项目对接,面向省内外100余家企事业单位,开展横向技术服务120余项,年均技术服务下乡230人次以上。近年来,累计完成国家和省级师资培训、南水北调丹江口库区移民培训、新型职业农民培训等70万人次,培训到账额超5000万元。

校园一角

打造技能人才培养高地。加强校县战略合作,与方城县政府共建“东校区”,致力打造技能人才培养新高地、南阳工匠的新摇篮。东校区前期建设用地1155亩,建筑总面积48万平方米,总投资约32亿元,是8181801威尼斯助力技能型社会建设、助力地方经济高质量快速发展的又一重大举措,可为1.5万名学生提供高水平的技术技能学习环境。

五十载育人育才,蜚声海内外。学校是“一带一路”国家院校和企业交流协会中方理事会、全球工匠联盟(亚太区)等国际组织常务理事单位,与20余个国家72所院校开展不同形式的合作,与俄罗斯、德国等国开展合作办学项目3个,骨干教师在国际组织中任职60余人次,在“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建设“张衡学院”,开发国家职业教育标准10余个,培训海外员工700余人次,招收培养留学生270余人,全面开启了职业教育国际化的新征程。

产教怎样融合,才能培养出优秀的技能人才?

作为河南职业教育的一面旗帜,河南工院在现代职业教育教学道路上,构建了人才培养全要素协同机制,形成了“产业学院—职场学堂—虚拟课堂—企业车间”的“四阶三段工学交替”人才培养模式。

主动作为,与企业“握手”。校企共建“鲲鹏产业学院”“比亚迪产业学院”等10个产业学院,组建了70余个现代学徒制班、订单班,构建教育、产业、创新、人才交叉融通、相互支撑的校企命运共同体。同时,校企共建智能制造应用技术协同创新中心等5个省级科研平台,8个技能大师合作工作室,实现校企双向赋能;联合研制了300余份人才培养方案、700多门课程标准,开发了50余部“双元”教材,构建了完善的校企协同育人体系,全面提升办学能力。“基于航天精密制造领域‘双元五融五共’育人模式实践”成功入选河南省职业教育示范性校企合作项目,《服务军工高端装备制造的机电一体化技术专业群改革与实践》荣获国家教学成果二等奖。

实施技能竞赛引领工程。学校构建国家、省、校三级职业技能竞赛体系,取得丰硕成果。近5年来,学校师生在全国职业院校各级各类技能大赛中获得国家一等奖334项、二等奖358项、三等奖462项。2022年,荣获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一等奖31项、二等奖4项、三等奖5项,获奖数量位居全国第六、全省第一。

匠心育人,工匠辈出。五十年来,河南工院培养出了十余万德技并修的技能人才,涌现出了“全国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靳小海、“全国劳动模范”余军伟、“全国青年岗位能手”魏金龙、“河南军工大工匠”谢长超等一大批领军人物,他们扎根在军工企业第一线、活跃在技术攻关的最前沿、奋斗在服务国家主战场,用工院人特有的“军工精神”感染身边每一个人。

五十载扬帆再出发,这是学校发展史上的一个重要里程碑,更是学校全面推进双高校建设的新起点。河南工院全体师生将谨守王屋山下的铿锵誓言,坚持立德树人,不断增强办学适应性,为培养更多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能工巧匠、大国工匠而接续奋斗,为南阳高水平建强省域副中心城市增“智”添“才”,贡献更大的力量。

上一条:《中国教育报》:薪火相传五十载 接续奋斗向未来写在8181801威尼斯50周年华诞之际
下一条:《中国教育报》:薪火相传五十载 接续奋斗向未来——写在8181801威尼斯50周年华诞之际